何庆勇教授讲泻心类方的临床应用(九)半夏泻心汤——胃病第一方
发布日期:2024-08-24 01:12 点击次数:68
会用半夏泻心汤,胃病治半也。一个胃病的患者找到你,你给他开半夏泻心汤都能好50%。所以,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病的第一方。《金匮要略》原文描述半夏泻心汤是这样描述的:“呕而肠鸣,心下痞者,半夏泻心汤主之。”《金匮要略》这八个字太好用了,呕而肠鸣,心下痞者。《金匮要略》很多情况都是抓主证。一个患者只要与这八个字相符,就是半夏泻心汤。如果一个患者找到你,说他有慢性胃炎,总是胃脘部胀满。胃脘部胀满,有可能是泻心汤。那么到底是什么泻心汤?是生姜泻心汤,甘草泻心汤,还是半夏泻心汤,还是泻心汤,到底是什么,不一定。这个患者找到你说,总是有点恶心,呕吐,肠鸣音亢进。正常人是听不到自己的肠鸣音的,这个患者能听到自己的肠鸣音,并且有胃脘部胀满。只要符合'呕而肠鸣,心下痞’就是半夏泻心汤。很多胃病的患者都是这个症状,可能是慢性胃炎,慢性浅表性胃炎,慢性萎缩性胃炎,也有可能是胃溃疡。另外还有四个字:“呕而发热,小柴胡汤主之”一个小孩总是恶心想吐,还发热,这就是小柴胡汤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》说:“.….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痞,柴胡不中与之,宜半夏泻心汤”。这个条文告诉我们,这个患者总是胃脘部胀满,而且不痛,这个我们可以考虑有半夏泻心汤。半夏泻心汤在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里面,只共一个症,都是心下痞,所以,半夏泻心汤必须要有胃脘部胀满。如果没有胃脘部胀满就不是半夏泻心汤。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及煎煮法半夏半升,洗、黄芩、干姜、人参、甘草炙,各三两、黄连一两、大枣十二枚,擘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半夏泻心汤说能治50%的胃病,那么,有的人治疗胃病用半夏泻心汤怎么没有用呢?因为你用的根本就不是半夏泻心汤。半夏半升说二点五两,约等于三两,除了黄连是一两,其他都是三两,这个方子的关键点就是黄连是其他药的三分之一。一个全国的名老中医开的半夏泻心汤全部是等量45克,请问这是半夏泻心汤吗?这个半夏泻心汤的煎煮法有两点,先用一斗水煮到还剩六升的时候,把药滓去掉,再煎,还剩三升的时候就可以了。所以,关键点就是要去滓再煎。有人会问,为什么要去滓再煎?我们看看这个药物的组成,里面有温药,干姜,人参,甘草,大枣,寒药有黄连,黄芩,半夏是一味平性的药。这个半夏泻心汤就是一个寒热并用的方子。寒热并用的方子,我们要去滓再煎。有人也会问,小柴胡汤为什么也要去滓再煎。因为小柴胡汤里也有寒药黄芩,也有热药人参,甘草,大枣。也是一个寒热并用的方子,把药滓去掉再煎一次,让寒热的药性充分的融合。有人说是在医院里面代煎的,怎么办?我们把药水拿到家以后,加上0.5~1倍的水进去,重新煮开就行。颗粒剂加入凉水煮三分钟。另外,半夏泻心汤是一天吃三次。所有治疗脾胃病的方子,一天要吃三次。一天吃三次的有效率是90%,一天吃两次的有效率直接降到60%。同样是西药的阿司匹林,让你吃一天吃一次,你非要一天吃三次,结果,胃出血,胃穿孔,这跟阿司匹林有关系吗?俆灵胎告诉我们,煎药之法,最宜升讲,药之效不效,全在乎此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原文注释名称原文注释半夏主伤寒,寒热,心下坚,下气,喉咽肿痛,头眩胸张,咳逆肠鸣,止汗黄芩主诸热黄疸,肠澼,泄利,逐水,下血闭,恶创恒蚀,炎疡。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,温中止血,出汗,逐风,湿痹,肠澼,下利,生者尤良,久服去臭卸,通神明人参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,久服,轻身延年。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,金创,解毒,久服轻身延年黄连主热气,目痛,眦伤,泣出,明目,肠澼,腹痛,下利,妇人阴中肿痛,久服,令人不忘。大枣主心腹邪气,安中养脾,肋十二经,平胃气,通九窍,补少气,少津液,身中不足,大惊,四肢重,和百药,久服轻 身长年。半夏主心下坚,心下坚就是胃脘部胀满,呕逆肠鸣,这个肠鸣是能够感觉到能够听得到肠鸣音,正常人是感觉不到这个肠鸣音,他能感觉得到,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叫。什么时候用半夏泻心汤?九百年前,一代医家林亿就说过'若对方证对者,施之于人,其效如神’,所以,我们一定要方证辨证。我们通过读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不难得出,半夏泻心汤的方证是:胃脘部胀满,呕逆,肠鸣,舌红苔白或舌淡苔黄,脉弦细。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:'胃脘胀满,呕逆肠鸣’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相关资讯
- 何庆勇教授讲泻心类方的临床应用(十)半夏泻心汤——胃病第一方2024-08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