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博娱乐-对越还击,刘伯承、粟裕和韩先楚都在,为何是许世友挂帅东线?

业务范围 /

你的位置:恩博娱乐 > 业务范围 > 对越还击,刘伯承、粟裕和韩先楚都在,为何是许世友挂帅东线?
对越还击,刘伯承、粟裕和韩先楚都在,为何是许世友挂帅东线?
发布日期:2024-08-24 10:04    点击次数:53

对越还击,很多开国将帅健在,为什么选择许世友挂帅东线?

其实,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,之所以时常被人提及,还是不太了解当时一些开国将帅的身体情况和工作分工。战争爆发时,健在的开国将帅包括:刘、徐、聂、叶四位元帅,粟裕、黄克诚、谭政、萧劲光四位大将,以及杨得志、杨成武、杨勇、韩先楚等42位上将。

至于秦基伟、王必成、刘昌毅等开国中将,健在的就更多了。所以,一向给人以“刚猛”印象的许世友,当时73岁了依然领兵征战,的确有些出人意料。

一、“军神”刘伯承已年迈

1979年,我军1955年参与授衔的开国将帅大多数已步入老年,身体状况欠佳。
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“军神”刘伯承元帅和“战神”粟裕大将。刘帅时年87岁,已经是耄耋老人;粟裕大将也已72岁,虽然比许世友还年轻一岁,但身体状况不好。

德高望重的刘帅,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大部分都奉献给了红军时期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被誉为“将军摇篮”的南京军事学院。当然,后来担任战略小组组长时期,作为“编外参谋”指导了精彩的对印自卫反击战,晚年还指导皮定均等人研究有关大纵深和预备队问题。

1972年1月,刘帅的老乡兼知己陈毅元帅逝世,对年已八旬的刘帅是一个重大打击。第二年,由于误诊和治疗不及时,刘帅的神经系统出现严重障碍。主席、周公亲自过问,病情才得以控制。

1975年,刘帅的思维也出现一些问题,一代“军神”,也难耐岁月的侵蚀。而当时身体状况比刘帅还要差的总理,从昏迷中醒来,还询问主席和刘帅的身体状况。

所以,让刘帅这样一位老人挂帅出征,肯定是不现实的。

晚年刘帅和陈毅

二、“战神”粟裕投了反对票

刘帅无法出山,时任防长的徐向前元帅参与指导了这次作战。

此外,年已80岁的聂荣臻元帅,也是75岁邓公的幕后高参之一。而2位重量级的军界人物却在1978年12月2日的会议上,对还击越南投了反对票,这两位将领就是叶帅和粟裕大将。

两位重量级人物,反对邓公“打击白眼狼”的提议,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。

首先,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中苏交恶导致北部边境乌云密布,苏军甚至在外蒙古境内和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虎视眈眈。尽管我精锐部队拱卫京城,但是除了燕山山脉之外,大部地区都是一马平川的戈壁、草原和沙漠,非常适合机械化的苏军进攻。

其次,尽管文进勇率20万越军侵入柬埔寨,但是打出的“消灭红色高棉、解救柬埔寨人民”旗号,很有欺骗性,以至于解放军发起自卫还击战后,周边的邻国还纷纷反对,只有柬埔寨和朝方表态支持。

当然,最主要的还是我军在反击印度以后,17年间少有战事,小规模的自卫反击战还是在珍宝岛与苏军交火。在特殊年代,军队的正常战备训练受到严重冲击,战斗力打了折扣。

叶帅和粟裕大将的反对,就是基于上述战略和战术上的综合考量。

晚年粟裕

三、广西方向,许世友当仁不让

十大元帅中,刘帅年事已高,徐帅坐镇北京,叶帅和粟裕大将持不同意见。

这样一来,指挥中枢就有兼任总长的邓公和防长徐帅组成,他们也是抗战时期129师的老战友了。而南疆广西和云南一线,按照“属地指挥”原则,由广州、昆明军区策划和组织即可。

广西方向,广州军区司令员是许世友;云南方向,昆明军区司令员是王必成。

1973年11月,主席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,坐镇南京军区18年的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。1979年,许世友已经在广州军区任上5年有余,对广西边境的情况了如指掌。

当时全国共11大军区,许世友和杨得志是担任大军区司令员时间最久的,许世友在南京、广州24年,而杨得志在济南、武汉24年。

对越还击,许世友担纲东线主帅可以说是当仁不让。

许世友在南京任上,与他搭档的副司令员有5位后来都扶正,如叶飞后来主军福州,张才千主军武汉,王必成主军昆明,聂凤智主军南京,李德生主军北京。

所以,许世友上将担任东线指挥员是历史的选择,并不是刻意而为之。

许世友在前线

四、云南方向,杨得志好事多磨

东线指挥员没有悬念,但西线的指挥员却好事多磨。

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,还有3个大军区司令员在职不足3年,没有变动,昆明王必成上任2年多,新疆杨勇刚上任一年多,而成都秦基伟刚刚上任。

在筹备对越还击期间,王必成在昆明任上已经8年多,战斗打响之前,王必成和昆明军区也已经精心准备了两个多月。但是,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”时,王必成却被一纸调令,赴武汉任职,杨得志担任昆明,任西线指挥员。

自古以来,“临阵换将”就是兵家大忌,王必成被“临阵换将”有三种说法:

一说,王必成和东线许世友“合不来”,在南京任副司令员时的“表态”让许世友不满;二说,广州许世友是开国上将,昆明王必成是开国中将,不对等;三说,昆明的内部矛盾大,王必成难以调和。

在此情况下,邓公有意让老部下秦基伟担纲,但秦基伟婉拒了。邓公点将武汉杨得志,杨得志也曾是刘邓大军的一纵司令员,马上上任了。

“常胜将军”韩先楚,此时正担任一级战备的兰州军区司令员,防卫北方大敌,自然不能南下。

五、许世友打得不如杨得志好?

坊间一直流传“许世友打得不如杨得志好”的说法,但实际上许世友的东线无论是作战规模还是战果,都要比杨得志的西线大得多。因为参战部队东线有5个军2个师,而西线只有3个军1个师。

但是,为什么有人认为东线“伤亡较大”、打得不好呢?

其实,支持邓公还击越南的许世友,抗日时期就是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,也是刘邓麾下一员悍将,邓公对他知根知底、信赖有加,后来许世友逝世后,邓公还特批“土葬”待遇。

那么问题来了:对越还击,许世友为什么不和杨得志一样步步为营?

实际上,这大大冤枉了许世友。因为按照广州军区24字方针“全线展开、同步推进,浅进纵深、分割包围,稳扎稳打、各个歼灭”,就是“三步走”,稳扎稳打。可是邓公、徐帅为了“速战速决”,不给苏军反应时间,改为“断敌退路、分割包围、围而歼之”战术。

当然,最终28天的“大纵深穿插”战术,也达到了战略目的,而“粗中有细”的许世友在撤退中下达了三道命令:全部带回援助物资、彻底摧毁援建设施、大量埋设

地雷阻断追

敌。

战后多年,越军都没有完全恢复元气。

许世友和杨得志

刘帅杨得志邓公王必成许世友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相关资讯